深圳前海区域集中供冷 每年可节约1.3亿度电
据 前海传媒(综合自 香港文汇报 前海控股)2022年8月5日报道
近年来,区域集中供冷凭借运行能效高、建筑空间利用率高、系统可靠性高等特点,逐渐受到关注。前海早于2015年规划区域集中供冷系统,将区域集中供冷纳入市政公共设施,由前海开发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旗下的前海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前海能源)负责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据悉,前海区域集中供冷包括10个供冷站、90公里市政供冷管网,总供冷量可达40万冷吨,总供冷面积1500万平方米,总投资约40亿元人民币,堪称世界级的“中央空调”。
前海2号供冷站
拟建10供冷站 3个已投运 覆盖区域面积15平方公里
高温酷暑天气持续,午间室外气温将近40摄氏度,深圳卓越前海壹号写字楼的白领们在20多摄氏度的室内与客户进行商谈。与写字楼一街之隔的一栋低矮小楼内,乘坐电梯到负4层,前海能源集中供冷项目2号供冷站站长陆春富正在纵横交错的硕大管道间巡视,6台制冷主机全线开启,发出低沉的轰鸣声,通过电力降温,约3摄氏度的水从这里沿着口径从数十厘米到上百厘米的大型管道,流向片区内的写字楼,经过板式换热器等换热,吹出凉风,让写字楼内稳定保持着适宜温度。
陆春富所在的2号供冷站,是前海区域集中供冷系统开工建设并投入运营的第一个供冷站,位于前海桂湾片区,为前海“扩区”前最早启动建设的片区,目前已有多栋写字楼投入使用,供冷站总建筑面积13300平方米,最大供冷能力4.68万冷吨,服务建筑面积可达2.13平方公里。
据悉,目前前海片区共有3个供冷站投入使用,分别为2号、10号及5号供冷站,服务于桂湾、妈湾、前湾片区。此外,4号、6号供冷站预计今明两年投入使用,其他供冷站建设则配合前海片区建设的进度,纳入中期和长期规划。
从梦海大道转入桂湾五路,来到金融东街的2号供冷站,香港文匯报记者并未觉得附近较同区域的其他地方闷热。外观上,供冷站与周边建筑融为一体,只有从电梯转入地下,才发现别有洞天。
选址建筑物地下 不独立占用土地
“集中供冷以后,只需要在供冷站的楼顶设置冷却塔,其他建筑都不需要冷却塔,楼顶可以释放很多空间,用来做泳池、花园甚至开Party。”前海能源董事长傅建平介绍,减少散热体可以降低城市的热岛效应,为了进一步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供冷站的选址也做了诸多考虑,“2号供冷站是2层的矮楼,而周围全部是高楼,不受冷却塔散发热量的影响,此外,供冷站所在的街道往南延伸至桂湾河,十分通风,可以加快热量的散发。”
事实上,这栋矮楼是开发商的配套建筑,仅地下2至4层用于供冷站,地面为公共配套服务空间。这也是前海的供冷站选址创新的探索,设置在开发地块的建筑物地下或与其他公共建筑合建于公共空间地下,不独立占用土地,实现了土地的集约利用。该模式已成为内地多个新区同类项目借鉴的模式。
在前海妈湾片区,前海第二个启用的集中供冷站10号供冷站,位于一片公园用地的地下,相比写字楼环绕的2号供冷站,这边的用地宽敞许多。站长陈盛阶指着地面许多铺设水泥方块的位置介绍,目前供冷站为一期工程,随着片区的建设,供冷量需求增加,未来这里也将进行二期建设。
他介绍,进入酷热的7月,供冷量有了约20%的显著提升,平时主要开启2台主机供冷,高峰时段会启用3台主机,“最近我们主要安排人员3班轮流巡检机器,保证正常运行,一些检修任务则安排于年底供冷淡季进行。”
区域集中供冷
区域集中供冷是指在一个建筑群设置集中的製冷站制备空调冷冻水,再通过循环水管道系统向区域内各座建筑提供空调冷量的一种供冷方式,具有运行能效高、建筑空间利用率高、系统可靠性高等特点。前海的集中供冷系统包括10个供冷站,总供冷面积15平方公里,覆盖“扩区”前的前海合作区范围。测算显示,待全部投入使用后,与单栋建筑采用分散空调冷源相比,前海区域集中供冷系统节能率可达12%左右,每年可节约1.3亿度电,相当于减少使用约1.6万吨标准煤,减少约12.3万吨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的碳排放相当于5000亩森林的碳汇能力。同时,“藏身”于地底的规划能够有效减少城市“热岛”效应。